在过去的数年里,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美国对中国采取的种种对策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技术方面的限制尤为明显。美国对华为等中国公司实施了严格的芯片和操作系统供应限制,进一步禁止诸如英伟达这样的大型企业向中国企业提供人工智能芯片,试图锁住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步和发展,严重影响了我国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力。
其次,经济领域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年初时,美国不断提升的关税便是这一策略最直接的体现。此外,他们还全面禁止华为、中兴通讯等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商业活动,这种举措则显示出他们对中国企业的一种全面打压态度。与之相比,我国的应对策略似乎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关税对等反制,但在技术层面并未显现出特别有力的反击措施,令人关注的是,这种相对被动的局面或许并不是完全真实的。
事实上,我国的反击手段之一便是限制稀土资源的出口,这一措施被普遍视为“万金油”。其强大的影响力不仅仅因为它是一个重要的自然资源,更因为一旦它被有效利用,便会对美国造成极大的伤害,这并不是夸大其词,而是基于事实的真实评价。在我国针对贸易摩擦所采取的反制措施中,提及最多的便是稀土资源的出口限制,然而这种限制的实际威力到底如何,可以看最近美国和欧洲的反应来窥见一斑。例如,7月13日,欧洲议会高票通过了一项决议,指责中国对于稀土出口实施的限制没有正当理由,认为这是出于胁迫的意图,并表示强烈谴责。
紧接着,在7月14日,美国媒体也报道了国防部投资4亿美元,成为最大的稀土生产商芒廷山口材料公司的股东。这一举动表明美国正试图降低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背后还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即着眼于“电子垃圾回收”作为稀土的另一个重要来源。乍一看,这似乎显得有些可怜,若作为全球科技强国的美国,竟需要依赖从电子垃圾中提取稀土资源来满足自身需求,实属无奈之举。
实际上,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在于稀土资源在现代高端制造业中的重要性。无论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还是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动机传感器,以及半导体芯片、化工制品、军事武器、核能设备和医疗仪器等,几乎每个高科技领域均离不开稀土元素。毫不夸张地说,如果稀土资源被完全切断,那么现代科技的发展将面临系统性崩溃与深度倒退,后果将远超过工业革命之前的技术断层。
目前,我国已探明的稀土储量达到了440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40%,位居全球首位。虽然这一比例看似颇高,然而并不意味着无人能替代,巴西同样拥有2100万吨的稀土资源,仅比我国少了一半。但我国之所以在全球稀土领域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关键在于我们拥有完整的稀土开采和生产产业链。许多国家虽然拥有稀土资源,却缺乏最终的利用产业链,因此在稀土领域无法形成竞争优势。
从欧洲和美国近期的表态与行动来看,他们内心深处已经开始感到焦虑,他们惧怕我国可能对稀土资源的断供,这将对他们的科技进步产生全面的负面影响。当然,他们并非没有寻求解决之道的可能,建立一个完整的稀土产业链是他们可行的选择。然而,根据行业专家的预测,这一目标实现的时间可能需要长达十年,并同时伴随大量的研发投入和资源配置。在这十年间,欧美在科技和工业领域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显著影响。因此,可以说,我国的这一反制措施极其有效,直接击中了欧美的“七寸”,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技术产业链自主的重要性。
金港赢配资-金港赢配资官网-吉林炒股配资平台-配资股票投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