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自2009年12月动工建设,至2018年10月正式启用,该工程总投资1269亿元。而在同一年,一座总投资高达500亿元的世界级跨海大桥在距离港珠澳大桥仅38公里的地方动工建设,这座大桥名为深中通道。
深中通道广东深圳与中山之间的交通纽带,一条双向八车道的宽阔道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是一项集“隧道、岛屿、桥梁”于一体的巨型工程。目前,该工程的主干部分已基本完工,预计将于2024年6月正式开通运营,届时将构筑起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关键桥梁。深圳与中山的市民通勤时间将从原本的2小时缩短至仅需30分钟。而届时,深中通道与相距30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将呈现出一幅冰火两重天的景象,究竟哪一方是冰,哪一方是火,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深中通道总长24公里,其起点设在中山市的翠亨新区马鞍岛,而终点则是深圳的宝安机场。或许有人会疑问,港珠澳大桥耗资1200多亿,刚刚开通不久,两地相隔又如此之近,难道真的有必要再投入数百亿资金吗?建深中通道,这不是重复投资建设吗?
港珠澳大桥在于推进港澳与内地的互利合作。珠海至香港的距离虽有所缩短,却未将深圳与中山纳入其连接范围。港珠澳大桥在建设之初,为何未将广东的这座重要城市纳入其中?原来,最初的设计方案是采用双Y路线,即香港与深圳相连,珠海与澳门相接,并在中间修建两条交叉线,以此将四城串联。然而,有观点认为,香港担心深圳会抢夺风头,于是强行将深圳排除在外,使得双Y设计演变成了现今的单Y路线。这一变化不仅将拥有400万辆汽车的深圳排除在外,也为港珠澳大桥今日的冷清埋下了隐患。
自港珠澳大桥正式开放通行以来,便陷入了持续的亏损困境,这主要是由于车辆通行数量极为稀少。央广网公布的数据揭示,港珠澳大桥开通的首年,总车辆通行量达到了150万辆,日均流量为4109辆,通常日流量介于3000至5000辆之间。每辆车的通行费用为150元,日收入超过60万元,年收益约2亿多元。然而,大桥的总投资高达1000多亿,即便是利息收入也难以填补这一巨额投资。
四年过去了,如今的港珠澳大桥的车流量是多少呢?根据珠海海关今年最新发布的数据,在8月20日这一天,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的车辆通行量达到了超过1.1万辆次,这一数字创下了该口岸单日车辆流量历史新高。其实每天只增加了5000辆,全年通行费收入也只有6个亿。
为什么港珠澳大桥上跑的车辆这么少?主要由于程序繁琐,通行受到了限制。内地车辆若欲驶入港珠澳大桥,必须具备港澳通行证、悬挂港澳车牌、以及持有港澳驾照,这三项条件缺一不可。同样,港澳车辆若要进入内地,也必须拥有粤Z车牌,而粤Z车牌的价格高达五十万元,目前发放的数量十分有限。3万张。不管进还是出,能同时满足进出条件的能有多少人?
港珠澳大桥的营收状况并不乐观,而深中通道一旦完工,其使用率的高低,无疑成为了众多人关注的焦点。
深中通道通车会成为全国流量最高的桥。深中通道位置好,是深圳、东莞、惠州与珠海、中山、江门这两个珠三角最大城市群之间至关重要的交通连接,若缺失此通道,深圳至中山的行程将受到影响。需要绕行虎门大桥,行车距离为127公里,需要两个多小时才能到达。
深中通道注册后,24公里的间隔开车只需要20多分钟,不只节省时间,还能削减交通堵塞和拥堵,深圳、中山两地将同步进入“半小时日子交通圈”,并且深中通道对通行车辆没有特别约束,双向八车道的通行效率更高,注册后的车流量将是巨大的,仅深圳和中山机动车就有570万辆,加上东莞的300万辆,据专家预测,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估计每天的车流量将达到十万辆次,将是中国车流量最大的桥梁。
深中通道发明了多项纪录,施工难度比港珠澳大桥更大。深中通道是当时国际上在建的综合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填补了全球多项施工范畴的空白,包括国际首例双向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地道、国际最大跨径的全离岸水中悬索桥---伶仃洋大桥,首次在国际上成功研制成功混凝土智能浇筑装备及系统等,比港珠澳大桥工程更复杂,施工难度更大。
深中通道全球最宽的地道沉管。一节沉管宽度46米,165米长,重量就高达6万多吨,并且选用了水下40米的深埋技能,深中通道需要装置32节这样的沉管。
西人工岛,岛体面积相当于13个标准足球场,为地道和桥梁连接的关键部分,系选用超大钢圆筒快速成岛技能,将57个高40米,直径28米,重达650吨的超大钢圆筒打入海中,围堰填砂而成,有着国际级的工程难度。
下一年六月份深中通道将正式通车,将与不远处的港珠澳大桥形成冰火两重天的局势,至于谁冰谁火,现已不言而喻。
金港赢配资-金港赢配资官网-吉林炒股配资平台-配资股票投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